钢化玻璃和半钢化玻璃是将玻璃加热到软化温度附近后通过快速均匀冷却,从而使玻璃表面形成压应力而制成的玻璃。在冷却过程中,玻璃外部因迅速冷却而固化,而内部缓慢冷却收缩时使玻璃表面产生压应力,内部产生张应力,从而提高了玻璃强度和热稳定性。
钢化玻璃的性能
高强度
钢化玻璃的抗弯强度是普通退火玻璃的3~5倍,钢化玻璃的抗冲击强度是普通退火玻璃的5~8倍
抗风压
钢化玻璃的抗风压能力**强,是普通退火玻璃的1.5~3倍
耐热冲击
钢化玻璃的抗热冲击性能是普通退火玻璃的3倍
安全性
钢化玻璃通过淬冷使玻璃产生了压应力,从而提高了玻璃的强度,因此受冲击时不容易破碎,即便受荷载破碎时,其碎片为钝角状态,几乎不对人体造成伤害。
钢化玻璃的特点
自爆及其原因
自爆的内在原因是玻璃制造过程中混入硫化镍杂质,大约每七吨玻璃中就存在一小点硫化镍。硫化镍有两种晶型,高温时(T>380°)呈体积较小α晶相,低温时为β晶相。钢化加热阶段由于升温速率相对较慢,其β晶相向α晶相的晶型转变相对较为彻底,而在钢化冷却阶段,由于急速冷却,α晶相来不及转变成β晶相,在常温状态下α晶相慢慢恢复为体积相对较大的β晶相,伴随体积膨胀约4%,致使钢化玻璃产生爆裂。
引起自爆的硫化镍直径在0.04—0.65 mm之间,平均粒径为0.2 mm, 硫化镍在玻璃中一般位于张应力区,大部分集中在板芯部位的高张应力区。
另外,由于玻璃原片缺陷、预处理不当或钢化加热、冷却不均匀造成应力过度集中,也是玻璃产生自爆的原因之一。
避免自爆可能性的方式:均质处理(又称热浸处理或引爆处理)
减少自爆的方法:均质处理(HST)
均质处理是公认的彻底解决自爆问题的有效方法。将钢化玻璃再次加热到290℃左右并保温一定时间,使硫化镍在玻璃出厂前完成晶相转变,让今后可能自爆的玻璃在工厂内提前破碎。这种钢化后再次热处理的方法,称作 “Heat Soak Test”,简称 HST。通常叫作“均质处理”,也称“引爆处理”或“热浸处理”
选择优质浮法玻璃原片,提升玻璃预处理质量,控制钢化玻璃表面应力等,也可以降低钢化玻璃自爆的可能性
应力斑
某些特殊的自然光(或偏振光)条件下,观察钢化(或半钢化)玻璃的反射光,能够看见玻璃表面存在明暗相间的斑点或条纹,这种亮度不一致的斑点或条纹称为应力斑。
应力斑的产生与钢化玻璃生产工艺有直接的关系。将玻璃加热到一定温度,然后用高速风快速冷却玻璃,在玻璃表面就会形成**“冻结”的压应力,从而提高了玻璃的抗冲击和耐温度急变性能,由于加热和冷却过程不均匀,在玻璃板面上产生了不同的应力分布,在偏振光照射下因为应力分布不均匀而产生光程差,出现应力斑这种特有的光波干涉现象。应力斑是钢化应力分布不均匀的直观表现,若应力均匀,光出来的临界折射角应该相同,就无法看到偏振光的干涉现象,也就无所谓的应力斑了。
减轻应力斑的途径:均匀加热 均匀冷却
专家提示:
钢化玻璃并非碎片颗粒度越小越好,玻璃厚度对颗粒大小也有影响。
经过均质处理的钢化玻璃,其表面应力可能损失约10%。
钢化玻璃除自爆外,储运、安装、维护不当也会导致爆裂。
Tel:
T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