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产品特点(产品专利号:ZL 96 2 39584.6)
●阻止高层建筑雷电上行先导的产生,消减向上发展的雷电;
● 具有普通避雷针的引雷作用和并将雷电流导入在地的特点;
● 限制急剧上升的雷击电流,有效的降低雷电流幅值和陡度,减少雷电感应引的二次效应;
● 耐受雷电能力强;
● 具有自身恢复功能,免维护,寿命长;
● 搞风能力强,可抗50m/s的风力;
● 保护范围按滚球法确定;
● 接地电阻在高土壤电阻地区可适当放宽,但应小于30Ω;
● 通过雷电流能力强,**大可450kA的雷电流幅值;
● 可配备雷电计数器;
● 延缓雷电放电时间,限制下行雷的雷电流幅值和陡度,大幅度削弱雷电的危害力;
● 保护范围大,保护半径(滚球半径)为30m,45m,60m,100m(大量集中的露天场所)。
二、工作原理
AR限流避雷针采用导电硅橡胶高分子体电阻为材料,是在富兰克林避雷针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型现代避雷针,在满足保护范围设计要求的同时,利用材料的阻抗特性,延缓雷闪主放电时间,使雷电流的波形变宽,幅值降低,拉长而平缓雷电流波头,衰减雷电流陡度,被限制了的雷电流将以较长的时间通过AR限流避雷针,从而有效的减弱感应雷电过电压和高电位反击造成的危害,完全克服了传统避雷针的固有缺陷。
结构:
AR限流避雷针分为金属接闪部分、导电硅橡胶高分子材料组成的限流部分和金属基座。
限流体做成伞盘状的目的:
在考虑AR限流避雷针的效果时,重要的问题是沿电阻体表面的闪络,如果一旦发生闪络,就不能期望得到限流电阻的限流效果。因此,必须要有耐闪络性高的形状,同时应有适当的电阻值。AR限流避雷针的伞盘形状主要是利用屏障的原理,增大爬电距离,防止闪络,使AR限流避雷针能很好地限流。
限流工作原理
起电后的雷云和大地之间相当于一个充了电的电容器,在雷云对大地放电时,即在电容器放电回路中串入电阻后可以降低电容器放电时的电流,这是众所公认的。AR限流避雷针就是利用串入阻抗的特性来实现雷击AR避雷针后限流的。其一,由于电阻的电压降如果回击(迎面先导)和上行先导通道在电阻顶部的击穿电压,回击(迎面先导)的产生和上行先导的传播可以受到限制;其二,即使上行先导抵达雷云,由于放电电流受到限制,也不会产生瞬间中和全部雷云电荷的强烈放电。先导向其它雷云的进一步发展也同样会受到电阻的限制。因此被限制了的雷电流将以较长的时间流过AR限流避雷针。
三、使用AR限流避雷针可适当放宽接地电阻
直击雷过电压主要决定于雷电流陡度和雷电流通道的阻抗,它的大小可按下式来计算:U=IR+L (式中:I—雷电流幅值kA;i—随时间变化的雷电流kA;R—接地电阻Ω;L—雷电流通道的电感H)。由于普通避雷针和其它防雷厂家的避雷针(如法国依丽达、易地雷等)都不具备限流功能,一旦落雷会产生很高的电位,造成强烈的二次效应,如果再放宽接地电阻的阻值,电位将会更高,造成的二次效应将会更加强烈,所以对于普通避雷针来说,放宽接地电阻值,只会抬高雷击后的电位。而使用AR限流避雷针,可以适当的放宽接地电阻值至30Ω,由于AR限流避雷针能够限制雷电流幅值I和使陡度 衰减,不会抬高电位,雷击的二次效应不会有明显危害。
技术参数
型号 |
总长度(mm) |
直径(mm) |
重量 |
通流容量 |
适用范围 |
AR-IA |
2090 |
62 |
18.3kg |
150kA |
较重要设施直击雷防护 |
AR-IB |
3690 |
62 |
26.7kg |
250kA |
较重要设施直击雷防护 |
AR-IIA |
2175 |
90 |
27.8kg |
200kA |
重要设施直击雷防护 |
AR-IIB |
3735 |
90 |
39.5kg |
300kA |
重要设施直击雷防护 |
AR-IIIA |
1415 |
51 |
6.5kg |
100kA |
防雷单元的直击雷防护,如接收天线、交通系统的收费站、场外摄像机 |
AR-IVBDS |
2190 |
24 |
3kg |
100kA |
小灵通基站、天线、收费站和户外监控设备等的直击雷防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