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表明,传统的接地体存在着降阻与腐蚀的正负效应共存的矛盾,接地工程人员对接地降阻设施的持久性与可靠性甚为关切。早在五十年代人们对高电阻率土壤接地采用加大金属(钢铁或铜)接地体的几何尺寸来降低接地电阻,这种方法虽可以降低接地体的电阻,但要耗费大量的优质金属材料,成本高,有时还难以实现其预期的目的,达到预期的效果。后来在金属接地体周围采用工业废渣或木炭加食盐的办法来改善降阻效果。
这种方法由于电解质的存在,在装置投入使用的初期有明显降阻效果,但同时带来金属接地极的严重腐蚀,加之季节性的地下水位起落导致电解液的流失,从而使其失去降阻作用。之后在七十年代人们开始转向化学接地降阻剂的研究,虽然品种繁多,但其性能大同小异,基本上都是以由氯离子或硫酸根离子与强碱金属构成的强碱强酸盐为导电物质,再通过与尿醛、丙烯酞胺或硅酸盐胶凝物混合制成。这种通过扩大接地体几何尺寸的方法,对节约钢材,降低成本,改善导电质的流失等起到了积极作用,但腐蚀仍然存在。九十年代开始采用以炭素材料为导电物质的物理降阻剂,物理降阻剂的使用致使化学降阻剂退位。但是降阻剂的共同点都是粉状物,不仅包装、运输不便,使用时需在施工现场挖土造形,再计量加水调浆浇注成接地体,给用
户带来施工困难,尤其是在高山与无水的地区施工更为困难。为了克服粉状降阻剂在使用中的不便,人们又进行了进一步的探求,并取得了一些积极的成果。
如有需要请联系我们13482909217.泊头市永安防雷器材有限公司的官方网址//www.btyongan.com //www.yonganfl.com //www.yaflq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