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质期 | 3 | 单件净重 | 20 |
---|---|---|---|
颜色 | 红色 |
**、 配色原理
常规粉末涂料的配色属于混色定律中的复杂减色法混合,Kubellka-Munk理论认为,光在着色层中是完全漫射的,“二常数Kubellka-Munk理论”采用涂层的K/S光谱图(K-吸收度、S-散射度)来表征颜料,**后使用光谱匹配算法以实现恒定匹配。配色仪就是利用这一原理,运用配色软件,从颜料库中筛选颜料进行K/S光谱复配计算,**后将预测色差较为理想的配方提供给配色人员选择。由于仪器设置的光源总是有限的,电脑配色仍属于条件匹配。
第二、电脑配色流程
颜料选择
根据颜料厂家的技术说明或产品介绍,按粉末涂料生产与应用的基本要求(如耐热性200℃、耐酸碱、抗迁移性),初步选择可以使用的颜料,然后对选出的颜料进行试验检验,一般要进行200℃/2h、Q-UV250h检验;要求严格的还要进行200℃/4h、Q-UV500h及500h盐雾试验。用于户外的颜料必须具有良好的耐光、耐候牢度。根据试验结果,进行筛选和分类,如户内颜料、户外颜料、通用颜料、耐蚀性颜料等。配色人员对颜料的着色力、吸油值、分散性包括价格、供应量、生产厂家等也要加以注意。要强调的是:生产厂家的技术说明甚至是质量保证均不能替代自我的试验检验。
第三、配方选择
在配色界面下,选择预配制的标准颜色,按软件指定的流程操作选定颜色品种,可让电脑自动筛选(可事先设定数量),也可直接要求电脑选择1~9种颜料进行匹配,设定品种越多,电脑匹配越容易实现,但计算速度越慢,用的时间也越长,为便于生产应用一般选择2~4种(含白颜料)。电脑自动给出的**佳配方可按色差排列,也可按成本排列,但实际选择主要依据K/S光谱匹配性、色差大小、颜料品种及经济性进行。测色仪以主光源列出各类光学数据,次光源只给出色差,其色差结果类似于条件匹配,而企业常用颜料品种是明显少于数据库,所以配色人员要综合考虑后才能选定一个较理想的配方用于试验;不满意时还可对颜料品种进行重新设定,让电脑计算后再给出新的配方,进行新的选择。
颜色调整
配方选择后,一般没有现成产品的配方与之完全相同,配色人员必须按选定配方进行实验室制粉、喷板、测色,然后进行颜料用量甚至品种的增减予以调节修正(该修正可以人工进行也可以由电脑测算后提供建议方案)再制粉、制板、测量等,直至条件匹配,**后确定实验室**佳配方,这就是配色中颜色调整的全过程。人工调色时,一般不是简单的缺红加红、缺蓝加蓝,要计算清调整前后每个颜料占颜料总量的比例,结合饱和度、色相,根据L、a、b的综合情况进行细致调节。调色时,任何颜料都不是饱和度100%的单一色相、配方中颜料相互混合还存在明显的复合效应,在微调时都要认真分析,保证获得**佳的配色效果。颜色调整的同时,一般还伴随着涂层遮盖力、机械性能、表面效果(如光泽、鲜映度、纹理)及配方成本、粉体性能(如带电性、上粉率)的调节,有时甚至还要同时进行涂层耐高温、盐雾或人工老化的测试,所以颜色调整的过程也是产品配方全面趋于成熟合理的过程。
现在企业还在采用低效率的纯人工操作,有些已开始借助色差仪来协助工作,国内主要的粉末涂料商其配色技术只掌握在关键技术人员手里,生产一线的质检人员也只采用目测微调产品颜色。所以,现在国内企业要加强配色技术人员的培养。
Tel:
Tel:
Tel:
T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