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概述
可燃
气体探测器(以下简称
探测器)采用的微
处理器技术结合品质优良的催化燃烧式气敏元件开发而成,用于检测可燃气体(如
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等),对由于可燃气体的扩散引发的火灾、爆炸、中毒事故可进行安全检测和提早报警,探测器具有灵敏度高、可靠性好、抗烟、和自动温度补偿功能,广泛应用于厂房、仓库、机房、家庭、宾馆、公寓等需要对可燃气体的泄漏进行安全监测的场所。
二.特点
1.采用半导体燃烧式气敏元件,工作稳定,响应灵敏;
2.体积小,安装简单,使用方便;
3.微处理器(MCU)智能判断,性能稳定。
三. 技术指标
1.工作电压:AC220V
2.功耗:正常监视≤1.5W,报警状态≤3W。
4 报警浓度设定:6%LEL(3000ppm)。
5.传感器寿命:3年
7.使用环境: 温 度:-10℃~ +50℃, 相对湿度≤90%,不凝露
8. 外形尺寸:120mm×72mm×42mm
9. 壳体材料和颜色:ABS 象牙白
四、安装与接线
1. 安装位置的选择
探测器的安装方式为壁挂式,安装位置(如图所示),应根据所使用的燃气及
灶具的位置等实际情况具体分析决定,但要遵循以下原则:
(1)探测器应与灶具安装在同一房间内;
(2)探测器安装位置与屋顶的距离应
小于等于30cm(因为天然气、人工煤
气比较轻,在空气中会向上浮动,**
在房间上方聚集);检测液化石油气时,
探测器应安装在距地面30cm以内处;
(3)探测器安装位置应距燃气源或灶具1.5m
至4m之间。
为了正确使用探测器防止探测器故障的发
生,请不要安装在以下位置:
(1).直接受灶具等产生的排气、蒸汽、油烟影响的地方;
(2).靠近给气口、排
风扇、房门等风量流动大的地方;
(3).靠近浴室或水气多的地方;
(4).热水房及夜间断电的地方;
(5)有物体将探测器和用气设备隔离开的地方。
2.接线:
探测器有二种型号,不同型号有不同的接线方式:
2.1 AC独立型:插上AC220V电源线,探测器即可正常工作,探测器报警时点亮报警灯,发出报警声音.
2.2 DC联网型:红色线---继电器输出常开点;
黑色线---继电器输出公共点.
2.安装方法
(1)用配套的标识卡在墙上画两个固定孔;(安装尺寸见图3);
(2)根据画好的位置打孔,塞入胀塞管,拧入自攻螺钉,预留大约2-3mm的间隙;
(3)联网型和控制型探测器先连接好信号线,多余的信号根据实际要求可以剪除;
(4)将探测器通过两个葫芦孔插入螺钉,往下拉紧,挂在螺钉上,安装好后给探测器供电。
五.使用及操作
1.
上电预热:探测器通电后,绿色指示灯会闪烁,表示正常通电;探测器进入预热阶段,探测器的预热持续时间约为3分钟左右,预热结束后,探测器绿灯长亮,表示探测器进入正常检测工作状态。探测器的气敏元件刚开始加电时很不稳定,为确保探测器的准确探测工作,实施对气敏元件的预热很重要,在预热期间禁止对探测器进行加气测试,同时探测器对按键处理、报警事件不响应。
2. 指示灯及蜂鸣器:
正常状态:绿色指示灯点亮,黄色、红色指示灯熄灭,蜂鸣器无声。
故障状态:黄色故障指示灯点亮,表示传感器失效,蜂鸣器鸣叫。
报警状态:红色指示灯点亮,蜂鸣器急促鸣叫。
3. 自检键:
按自检键,LED点亮,并伴有蜂鸣器鸣叫。
4.
气体检测:探测器不停地对使用环境中的空气进行采集、分析和判断,当空气中的可燃气体浓度达到报警阈值时,由探测器中的MCU对气体的浓度和气体的扩散趋势进行分析,当确认是真实的气体泄漏事件时,探测器立即点亮红色报警灯和启动蜂鸣器。
5.
报警处理:当探测器报警时,立即打开窗户使室内空气流通,熄灭所有火源,不要制造火源,避免开关各种电器,检查气体泄露原因,并及时请人员修理。
6.
消音:在探测器的报警状态下,按一下自检键,探测器可消音;消音状态下,红色LED快速闪亮,消音状态可维持4分钟,时间到可自行退出。或再次按一下消音键退出消音状态。
7. 复位:在报警状态下,按自检键不放,持续大约5S,探测器进行复位。
六.故障分析与排除
故障分析与排除见下表。
序号 故障现象 原因分析 排除方法
1 指示灯不亮 没有电源或电源线没插好 检查电源线
2 故障灯点亮 气敏元件失效 更换气敏元件
3 探测器误报 气敏元件失效 气敏元件失效
七.保养及维修
1.请避免在探测器附近大量使用发胶、摩丝、杀虫剂、油漆、稀释剂等物品,
以免影响传感器的正常监测
2. 如发生故障,请不要私自拆卸探测器进行维修,用户可通知本公司或本公司设在当
地的办事机构,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
3.探测器禁止使用打火机测试,以免影响气敏元件寿命。
4.探测器在工作时稍热属于正常现象。
八.特别声明
当本产品传感器超过使用寿命(三年)时请及时更换。在发生下列情况之一时本公司不承保修责任:
1. 未按本说明的要求安装、使用造成产品损坏。
2. 因电网电压过高或自行改动本机所配的外接电源或自行打开机壳而造成的损坏。
3. 因受潮、摔、碰、压、砸行为造成的损坏。
4. 其它原因使用不当造成的人为损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