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红砖是闽南地区特有的传统建筑材料。闽南的建筑历来有出砖入石之说,即指红砖与石材的搭配。红色代表喜庆,在闽南地区随处可见清水红砖的建筑,如私人住宅,别墅,公园,广场,街道,寺庙,文物古迹,旅游景点,商场,酒店,饭店,茶馆,商铺,购物广场等。在各种琳琅满目的现代新型建材之外,闽南红砖独特的风格自成一体,给冰冷的建筑增添一丝律动。
正宗闽南红砖遵循传统生产方式,纯手工打造,经过多道人工上釉工序,后自然风干,再装窑焙烧。红砖入窑时,采取斜向叠加的摆放方式,堆码烧制时松枝灰烬落在砖坯相叠的空隙处。出窑后,表面会自然形成几条红黑相间的纹理,这些纹理在砌筑墙体时,自然形成装饰,使墙面变化丰富、自然活泼。闽南地域的土壤含铁量高,焙烧砖石时,土壤所含的铁被氧化成三氧化铁,容易呈鲜亮的土红色,其色彩华丽红艳、稳重大方,砖质质感朴实、色彩黑红相间,又被称为“胭脂砖”、“烟炙砖”、“颜紫砖”。闽南的能工巧匠便利用这些红砖本身的纹理按一定的美学规律砌筑墙体,远看是由红砖堆砌的素净的清水墙面,近看是紫黑条纹构成的“<”形图案,犹如燕子的尾巴。因此,红砖又有一些美丽的名称“燕子砖”、“雁字砖”、“雁只砖”。烧制后的红砖质地粗朴,透着自然朴素的性格,她那耐人寻味的色彩和质感恰好符合了人们对它的美学规律的要求和期望。因此,红砖制作加工方法产生以后,在民间不断的推广,成为福建传统建筑的基本材料,沿袭至今。 采用传统生产方式生产的清水砖,其色泽自然鲜艳,灵动传神,是现代辊道窑仿制品所无法比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