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特点
1、承载快、锚固力大、耐久性能优异。
2、滑移量小,能及时控制基材离层与变形。
3、耐老化、耐化学腐蚀和耐水性优良。
4、该胶不含挥发性溶剂,固化后收缩率低。
★应用范围
2、应用于各种承重、非承重螺栓与混凝土、砖墙、 岩石等基材的植筋锚固施工。
★产品性能指标
胶体性能 |
抗拉强度Mpa |
≥30 |
抗弯强度Mpa |
≥150 |
|
抗压强度Mpa |
≥160 |
|
粘接性能 |
钢-钢剪切强度Mpa |
≥16 |
钢-钢拉伸强度Mpa |
≥33 |
|
约束拉拔条件下带肋钢筋与C30 Ф25 |
≥11 |
|
混凝土粘结强度Mpa C30 Ф25 |
≥17 |
★植筋参数表
1、钻孔直径D由选定钢筋直径d及钢筋表面状态等决定。
① 当d≤12mm取D=d+4mm。
② 当12mm<d<20mm取D=d+6mm。
③ 当d≥20mm取D=d+8mm。
2、采用TH-502植筋胶,当钻孔深度L与钢筋直径d之比等于10已能满足植筋需要。由于现场施工条件复杂,为保证施工质量。建议钻孔深度(L)为10d-20d。随着钢筋直径(d)的增大。钻孔深度(L)也应逐步加深。
★施工流程
钻孔→清孔→配胶→注胶→植筋→固化→质量检验
★施工要点
植筋胶混合后密度1.7×100千克/m?
1、根据工程设计要求,在基材上相应位置钻孔,孔径、孔深及钢筋直径应根据施工设计要求或现场实验确定。
2、钻孔孔壁应用硬毛刷刷净,并吹出灰尘。
3、钢筋应去除油污、锈蚀,并用丙酮擦拭干净。
4、配胶前,先将甲、乙两组份胶分别在各自桶内搅拌2-3分钟。然后按甲组分:乙组分=3:1的比例搅拌均匀,每次搅拌的胶水不宜过多,一般不超过5公斤。(注:搅拌时甲、乙两组份胶不能同时使用同一个搅拌棒)5、向钻孔内注胶,应注意使孔内空气排出,注胶饱满。
6、植筋时应旋转插入,直至孔底,保证锚杆垂直于基材。
7、固化前不得摇动钢筋。
8、重要部位的植筋要进行现场拉拔实验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
9、在常温下,甲、乙两组份胶混合后,可操作时间是30-45分钟。
★包装、运输、储存
1、本品为铁桶包装,包装规格为15+30公斤/组.
2、本品应密封储存在环境温度0℃-40℃干燥、清洁库房内,不得损坏包装。
3、该胶在常温下储存一年,各性能均无明显变化。
4、该胶为非危险品,可以通过民航、铁路、海运、公路连运托运。
5、乙组份在长期贮存过程中容易出现变色现象,属正常,不影响产品基本性能和使用。
★郑重声明
本产品使用超出厂商控制,本公司不承担由于使用不当而产生的任何责任,使用时请参照本说明书,相关问题请咨询当地经销点或本公司技术服务部门。
清华大学工科专业大学生的未来定位应该是工程师、科学家,职业院校的学生毕业就是去当工人。在一些人看来,前者理所应当是后者的师傅才对。 也因此,职校毕业生给清华大学生当老师成为一件稀奇事儿,上了新闻。
但是事实上,在清华大学,大学生的训练中心有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的实训指导老师,这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并且这样的老师还不是少数。
在职校毕业的实训指导老师的帮助下,大学生的实操能力大大提高。清华大学师生们从实践中得出这样的认知——技能可以助力科研能力转化落地。
在“中国制造2025”实施落地的今天明天,“技能热”应该像夏天天气热一样平常。重视技能、提高技能水平对中国制造的提升、经济发展的贡献是毋庸质疑的。
职校生王佐们成为清华老师本来寻常,今天我们报道这样一个不该成为新闻的新闻,是希望,在技能越来越热的未来,这种所谓职校生的“逆袭”只是个普通的职业选择。届时,我们唯愿,不用再声声疾呼全社会重视技能人才,尊重工人。
职校生进入名牌大学,不,不,这不是新闻,职校生成为清华大学的教师,这才让人们惊讶!
职校生王佐成为清华大学老师的新闻**近刷新了职校生“逆袭”的热搜榜,网友们纷纷感叹,技能人才果然深藏“功与名”。
《工人日报》记者深入清华大学基础工业训练中心采访发现,像王佐这样的实训指导教师多达60余名,而且绝大多数来自全国各地的职业技术学院。
什么样的契机让他们成为清华教师,名牌学府、未来科学家的培育沃土为何还需要技能人才?
在清华大学基础工业训练中心1.5万平方米的车间里,《工人日报》记者看见,上百台数控车床、机床、铣床以及3D打印机、三维扫描仪等工具,供老师和学生们使用,每天可容纳500名学生进行操作。据悉,训练中心共有100余名工作人员,其中包括王佐在内的实训指导教师60余名,每年指导金工实习和电子实习等技能培训的大学生,多达3000余名。
“科学家哪怕院士也要懂技能,这样科技才能更好地落地。”在“王佐”们看来,“技能”热延续到清华这样的名牌大学,有实实在在的用途。
“王佐”们的到来
王佐毕业于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机电一体化专业。初中毕业的偶然选择,改变了他后来的人生轨迹。
从中专到大专的7年间,王佐坚持选择机电一体化专业,“大一的时候,在北京市机电比赛中,我们团队获得了二等奖的成绩;大二时,我们以北京市一等奖的名次入选全国比赛。”
“只有长期、系统的学习才能真正精通一门学问。我一直认为‘通百才,不如专一门’,以后我要靠这一门手艺‘吃饭’呢。”对专业技能坚持不懈、精益求精的精神,王佐被学校推荐去了北京吉利大学,担任数控和车床两门实践课程的指导教师。“这我可万万没想到啊。”王佐开玩笑说。一直以来,他对自己将来的职业定位都是做一个操作工人,当一个“蓝领”。当上老师、教书育人,让他既**又忐忑。
据2013年招聘王佐的训练中心综合办公室老师荣键介绍,“我们对他的经历和技能非常感兴趣,就把他招进来了。”
问及王佐在清华的表现,荣老师回忆道,“技能方面他肯定没得挑了,工作上积极主动,晚上经常加班指导学生实习。”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王佐曾说,“我可以有底气地说,我不仅做到了‘爱一行,干一行’,更做到了‘干一行,爱一行’。”
此时正是王佐和同事们**忙碌的时候。“比如不久前,我们就为一个学生团队设计的残疾人假指的项目提出了修改意见。拿到设计稿时,我发现假指关节的轴、孔之间缺乏间隙,这让假指回弯成了不可能实现的事。于是我们调整不同的参数,3D打印出不同的模型进行匹配,**终找到一个合适尺寸,完成了这个项目。”目前,这个学生团队设计的项目正在筹备投入市场。
和王佐一样,高党寻早在2007年就被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推荐,现在在清华主要负责焊接方向的实习指导。小高说,当年同班20多名同学,大部分留在了当地的制造企业,只有自己来北京,这一当老师就是八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