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质 | 聚丙烯 | 规格 | 1000*500*400mm |
---|---|---|---|
容量 | 1 | 额定输出功率 | 1 kw |
电压 | 1 V | 贸易属性 | 内贸 |
(一)、现状与成就
1、我国现代城市地下空间的发展源于人防工程,至20世纪末人防工程仍是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主体;
2、人防工程的发展为城市地下空间的综合开发利用积累了经验、技术和人才;
3、进入21世纪,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已逐步转入地铁建设的新时代;
4、城市交通隧道与地下停车场的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5、城市地下空间的规划编制工作取得新进展;
6、城市地下空间的政策与法规正在逐步建立和完善。
(二)、代表性案例
北京中关村、杭州钱江新城、深圳罗湖综合改造、上海的地铁、地下综合体、综合管沟、人防工程、越江隧道、以及北京、上海等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等。
(三)、存在问题
1、观念陈旧、规划滞后;
2、设施的功能单一、缺乏衔接、连通与系统整合,综合效益不高;
3、管理的体制、机制、法制等与实际需求不适应;
4、整体科技水平与国外差距较大。
四、未来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与管理的发展战略
(一)、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指导思想
借鉴国外成功经验与国内成功的实践,笔者认为,我国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应坚持:“科技引领、规划优先、交通优先、防灾同步、 突出重点、适度开发、结构优化、系统整合、以人为本、创新求变、资源节约、保护环境、生态和谐、协同发展”的指导思想。
(二)、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发展方针
我国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的发展方针是:牢固地树立“安全、资源、环境”三位一体的发展方针,“科学、合理、适度、有序地” 开发利用地下空间资源及其可供利用的优越的环境条件,努力减少负面影响,为我国城市现代化建设发展目标发挥积极有效的作用。
(三)、未来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发展的需求预测
1、交通设施的地下化
2、大型地下综合体
3、民防与综合防灾设施
4、市政管线的地下化与集约化
5、基础设施地下化
6、仓储设施的地下化
7、科技和人才的集约与复合
8、体制、机制与政策、法规
(四)、未来地下空间优选发展的10大科技领域
1、城市地下空间的规划设计理论、方法与技术规范。
2、大型、深层地下空间设施建设新技术与成套机械设备的国产化。
3、轨道交通的运营车辆及相关设备的国产化。
4、地下空间环境舒适性与安全性营造的理论、方法、标准及相关设备研制。
5、适用于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生态、节能型新材料、新工艺及新设备的研制。
6、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与城市环保灾害防治新技术。
7、地下空间资源的数字化、信息化及其应用技术。
8、城市地下空间突发性事故的应急对策与措施研究。
9、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综合经济研究。
10、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保险机制及风险研究。
(五)、当前城市地下空间管理体制的建设构想
1、加快建立**统一组织协调与管理的机构体系;
2、地方政府的管理体制建设宜分步进行探索:
(1)、**步:“十一·五”的前三年,宜设立“政府联席会议制度”和“专务办公室”的基本模式进行综合协调与管理试点; “专务办公室”的设立以“政府授权、一 家为主、多家配合”的方式组织实施。
(2)、第二步:“十一·五”的后二年,可在**步“试行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调整和固化,积累经验,待条件成熟时再组建专门的管理机构。
(六)、当前城市地下空间管理机制建设的重点内容
1、运行管理机制
如: 项目审批、投资融资、工程监督、运营管理、信息资源共享等机制的创新。
2、推进与助成机制
通过建立多种单项公益性设施(地下车库、地下道路、综合管沟、地下变配电站等)推进助成机制,积极有序、合理高效地推进民间资本为城市建设服务。
3、科技创新机制
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既是一门综合性交叉的新学科,也是一项涉及面广的巨大新型产业。因此,市政府应高度重视、并通过机制创新来激活科技创新和人才建设,为后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七)、当前城市地下空间管理法制建设的工作重点
1、成立“国家和地方性立法研究小组”,由政府法制部门负责牵头,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协同研究;
2、先从“专项行政规章”制定入手,再逐步充实完善形成部门或地方性行政法规。
3、应抓紧开展“综合性立法”的研究制定工作,以适应我国城市发展的需要。同时,也可通过全国人大提案,建设推进国家制订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相关法律,行政法规,提高现行法律的层级。
4、应抓住学习贯彻《物权法》的重要契机,进一步推进地下空间土地使用权和地下空间设施产权的确权、登记、发证、交易与管理等相关法规的制定。
Tel:
Tel:
Tel:
T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