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沥青路面修补形式及维护方法
沥青混凝土路面有多种破损形式,结合我县城沥青混凝土路面的现状,主要为路面坑槽,按照坑槽修补结构形式,制定道路补坑施工方法及质量要求,从而规范城市道路坑槽修补的操作程序,保证坑槽修补的工程质量。坑槽是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典型病害,严重影响路面的平整度和行车的舒适性。特别是在城市道路养护中,若不及时修补,在交通荷载和水的综合作用下,破坏会较快发展,从而扩展到路基,造成养护费用的增加并严重危及驾乘人员的安全。因此,对道路面层出现的坑槽病害要及时修补,并制定出科学的施工方法和质量要求,以保证坑槽的修补质量,降低日常养护成本,延长城市道路的使用寿命。
沥青路面修补坑槽的注意事项
坑槽破损的主要类型及破损机理
表面层出现坑槽
因为沥青混凝土路面上面层混合料局部的空隙率大,石料和沥青之间的粘着力不够,路表水(雪水或雨水)渗入,在表面层沥青混合料中滞留,在行车荷载特别是受到重载车辆持续作用力的影响,导致动水压力的出现,从而使石料表面层的沥青发生剥落,甚至出现破损现象。车轮将散落的石料甩出,路面从上到下逐渐有坑槽产生。一般情况下,这类坑槽有2~5cm深,在各类坑槽中,产生于在城市道路中、破坏性的坑槽,同时也是常见的一类。
表面层和中面层同时产生坑槽
如果沥青混凝土路面中面层、表面层均为半开级配沥青混合料,且具有较大的空隙率,而底面层是具有较小的空隙率的密级配沥青混合料,则中面层、表面层易被路表的自由水渗透,同时在层内滞留。上面层和中面层受到行车荷载的影响,层内的沥青剥落,从而破坏沥青混合料的粘结强度,造成路表面向外侧推挤,或存在沉降变形和网裂问题,会导致粒料分离。粒料在行车作用的影响下被带离而形成坑槽,这类坑槽成型后往往有8~10cm深。
底面层和基层间产生坑槽
一般翻浆现象较常见的路面容易产生病害,自由水受到车辆荷载的影响产生很大的压力,基层混合料表层细料在自由水的冲刷作用下,会形成灰白色的浆体。整个面层受到孔隙水压力与动水压力反复的作用力,其内部的基层粒料会松散,然后反射到面层,由此构成恶性循环。坑槽在这种情况下产生。此类坑槽成型以后一般至少深10cm,而且大部分都发生于重载车辆频繁通行的道路上。当这种病害发生时,一般基层已遭到严重的破坏,而且在坑槽出现之前,路面也会表现出其他破坏现象而需要修补,所以相对而言,这类病害出现的几率不大。
Tel:
Tel:
Tel:
Tel: